海量优质账号
一站式新媒体服务平台
对于产品经理来说,需求来源可以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。被动需求来自不同的用户角色,可能来自公司的业务部门、产品、测试、公司老板、直接主管、产品用户(Key_User)。在被动接收的需求中,有时候用户提出的需求很可笑;有时候提出的要求很具体,具体到做什么样的界面,添加什么功能按钮,实现什么逻辑;有时候很模糊,用户无法表达清楚自己面临什么困难,想要什么。主动需求来源于产品经理通过自己对产品的了解、竞争产品分析、市场分析、产品运营报告等途径进行排序的需求。
面对如此乱七八糟的需求,如何才能有逻辑、有序、完整地梳理出需求?
把杂乱无章的需求作为需要解决的问题点,解决需求的过程其实就是解决用户面临的问题。
框架可以是产品的初始概念模型、研究大纲或想法。功能就是把所有的需求有条理、有逻辑、有秩序的连接起来。
(1)需求分类
构建需求框架的第一步是对收集的需求列表进行分类。我把产品经理收集的用户需求分为两类:业务需求和功能需求。
业务需求:由业务提供商或开发人员(产品的用户)提出的需求。需求点与业务流程和实际操作流程相关。
功能需求:用户提出需要什么样的功能,实现什么样的业务逻辑和计算逻辑;或者有些用户期望一个功能能完成一件事,需求点与功能直接相关。
(2)连接要求
根据场景和操作流程连接分类的需求。类似结构如下图所示:
当然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实现。连接需求的时候,不一定要很详细。可能只是需求的大类或者大方向,但是最好按照业务发生的顺序来安排。
框架梳理好之后,产品经理需要深入需求调研活动,重点是了解现状。了解谁,即现有业务流程涉及哪些角色,当前业务情况如何,线上线下做了什么,线上线下如何衔接,什么情况,在什么节点有什么凭证,有什么业务单据,每个单个业务场景对应的操作子流程是什么。这些都是需求调查阶段需要了解的内容。
内容申明:淘新媒内容系原创或整理自网络,转载请带出处,如有侵权请及时删除